“90后“洋书记”冲锋在前,零成本打响贫困村乡村旅游“第一枪”
周钦杨是“90后”,曾随中国中铁在非洲刚果(金)当过三年半法语翻译。今年5月,他被县委宣传部派驻三益乡大堡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在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新闻中心、三益乡党委政府等多部门的支持下,这位小伙子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群众的金山银山”这一宗旨,结合村情,仅仅三个月时间,他与村支“两委”干部带着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在不断的探索中谋发展,不仅与一家实力较强的公司达成了200-500亩洋姜种植收购协议,还带领群众零成本搞起了乡村旅游,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为该村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心系发展 灵感源于生活”
“主城区太热了,24小时开着空调仍然觉得热,一到夏天,只能带着小孩子到周边高山去避暑。”
今年七月,周钦杨和一位在黄水避暑的游客闲聊时,这句话让他心头一喜。石柱动车和高速公路通车后,到主城区及周边省市十分便捷,黄水镇已经成为重庆最受欢迎避暑圣地了,每年夏季,有将近20万人的外来游客涌入黄水,住宿价格从200到1000不等,且一房难求。一天,在黄水镇办事的周钦杨因为找不到住宿的地方,甚至不得不在车上睡了一晚。
回到大堡村,周钦杨开始琢磨,一般收入家庭占社会各阶层比例最大,黄水镇消夏避暑定位为高端路线,消费高,让绝大多数家庭难以招架,如果大堡村能够复制黄水镇的旅游模式,定位为中端路线,同样打出消夏避暑牌,市场前景应该不错。
周钦杨向村支“两委”干部分析,如果将初期价格控制在每日每人包吃包住50元,日均费用就只有黄水镇的十分之一,而从黄水镇开车至大堡村只需要20元左右的油费,只要能有效旅游宣传的信息扩散出去,必定能吸引大批游客,村民只要能赚钱,本村乡村旅游必定能形成良性循环,走上成功之路。
想到这里,他不禁暗自兴奋起来,他再仔细分析,认为“顺藤摸瓜”推动本村乡村旅游,总的工作思路只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本地接待方面工作;二是吸引游客方面工作。
“凝聚思想 齐心协力干事”
有了总的工作思路,周钦杨又将两项工作逐一细化分解,关于本地接待方面工作,他将工作内容分解为如下几步:一是统一村委干部思想,二是给群众做工作。在村上没有一点可用资金投入的前提下,积极争取群众支持配合。
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回事儿。
在与村支“两委”干部讨论发展乡村旅游意见时,大家一致认为,如果乡村旅游做成功,将在推动本村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大家同时也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大堡村存在没有专业乡村旅游规划、缺乏资金、缺乏懂乡村旅游的人牵头、缺乏景区做依托、缺乏吸引游客方法、缺乏青壮劳动力、缺乏专业接待培训等诸多“困难”。对群众而言,大家关心的是大堡村甚至整个三益乡都没人开过农家乐,亏了怎么办?
其实,这些 “困难”周钦杨哪能不懂呢?周钦杨当时也曾无奈苦笑:“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了,都成熟了,乡村旅游的事情不早就做起来了,哪里还需要再搞扶贫工作?”
但他心里早有准备,他不停为大家鼓劲,并坦言:“我们大堡村目前的现状是没有钱,不仅现在没钱,将来在一定时间内也不一定就有钱,大家应该意识到,不是县里面给我们资金,我们才做乡村旅游,而是只有我们现在勒紧裤腰带,把这个乡村旅游给做起来,以后才能更好地向县里面争取资金,也才能更好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这才是正确的认识。穷则思变,在发展乡村旅游上,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必须上,而且必须抓住8月份的尾巴,在今年就把乡村旅游推出去。
“发展乡村旅游不一定成功,但不去尝试一下,注定是失败的,即便失败也要失败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周钦杨向大家表明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心。
对于提到的“暂时没有成熟景点做乡村旅游的依托”这点忧虑,周钦杨向大家分析到,大堡村乡村旅游可暂时以 “消夏避暑”为主打,主要任务是吸引在黄水的游客来大堡村体验农家生活。
周钦杨在不到50天的时间内,推动本村300-500亩洋姜种植订单收购式产业发展,还引进国家重点高校长安大学助力本村电商扶贫,为大堡村打造靓丽新名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为老百姓实实在在谋福利,很快取得老百姓的充分信任。村委干部们看着这个有锐气、有思想且能做事的“第一书记”,在此项工作上所表现的决心和信心如此之大,均表示愿顺着这乡村旅游条发展思路走,克服困难,勒紧裤腰带无条件支持乡村旅游建设工作。
“做好村民动员 逐户争取参与”
与村委干部形成一致意见后,周钦杨与村委干部组成的乡村旅游工作小组马不停蹄下村开展工作。
正值烈日高照,工作小组一行人挤在村主任的长安面包车里不停地在村上各个组轮流转,逐户摸排适合做乡村旅游的农户,并细致地向村民们做乡村旅游宣传、动员工作,充分交流发展思想,争取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有村委干部谈到,在出发前,因为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他们心里其实没太多底。但让人欣慰的是,在逐户走访过程中,村民们对乡村旅游均表示肯定与支持,对村委开展此项工作予以高度认可,尤其是村民岳良奎、岳秀才和向兰等人,对乡村旅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周钦杨说,工作组去逐户动员的时候,村民们因为没有经营过农家乐,也不知道如何经营,心中顾虑较多。根据梳理,村民们主要的顾虑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游客能不能来;二是需要多少投入;三是如何搞好接待,包括吃饭、娱乐等;四是如何留住客人;五是如何盈利,如何收费。
为了最大化保证人民群众利益,不让村民承担发展的风险,工作小组要求村民不得事先单纯为此次乡村旅游工作添置任何硬软件设、施设备,利用闲置房间、床铺,盘活既有资源,同时做好室内室外清洁卫生,保证游客食宿安全等即可开张营业。
工作组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乡村旅游初期运营时,村内乡村旅游按照“订单生产”的发展模式运行,工作组收到游客订单后,再通知开办农家乐的村民结合实际情况添置设施、设备,以保证该生意稳赚不赔。
为保证村民权益,游客来之后,工作小组在第一时间于片区警务室对游客信息进行登记、备案、核查。待查实身份后,再统筹安排至参与本次乡村旅游的村民家中。
为更好地助力乡村旅游工作,工作小组干部还自掏腰包集资400人民币,用于购买彩旗和吊床,免费发放给兴办农家乐的村民。
如此一来,老百姓深受感动,也放宽心了,全力支持此项工作。
“借力“互联网+” 精心策划宣传”
在村民们都热情高涨的情况下,周钦杨与村委干部趁热打铁,认真研究下一步工作,并一致认为,吸引游客必须要做好宣传工作,要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就必须发布能吸引游客的信息,而能吸引游客的信息,必定是满足游客需求的信息。
顺着这条思路,工作小组梳理出了三个重要的能满足游客“消夏避暑”需求的信息:一是大堡村海拔优势突出,海拔高度1100米,背靠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吹的是凉风且无地气;二是大堡村区位优势明显,距离黄水镇、千野草场及藤子沟湿地公园均不远,且道路情况好;三是大堡村性价比优势超高,初期只需要每人每天几十元,为黄水镇日常消费十分之一。
为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周钦杨第一时间向派出单位石柱县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在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周钦杨联系大堡村帮扶单位——石柱县新闻中心,委托县新闻中心独家为发布大堡村乡村旅游信息。得到了县新闻中心大力支持,并派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宣传。
之所以委托县新闻中心独家刊发信息,主要是考虑县新闻中心作为县级官方主流媒体,拥有多个宣传平台,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发布的信息具有公信力与权威性,能够取得游客信任。
当时,为扩大宣传影响,进一步扩大信息受众范围,在官方信息发布后,石柱县委网信办主动提出帮忙协调主城等地区网络媒体、两微一端平台积极转发、推广大堡村乡村旅游信息,为后面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为了让使发布的乡村旅游信息取得更佳的效果,周钦杨与村委干部和商议举办以“消夏避暑”为主题的体验活动,以此吸引人。活动规定,在8月5日-11日期间,7天时间内,凡游客预约住宿成功,均免住宿费,每日只需要交25元生活费。
8月4日,县新闻中心所有的宣传平台集中推出《到三益大堡村去避暑 百间客房邀你免费住》报道,大力推送大堡村乡村旅游相关信息旅游信息,县委宣传部广大干部职工还积极寻求朋友帮助,纷纷转发该信息,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消息一经发出,从当天晚上开始,就有不少游客给周钦杨打来电话预定房间,帮助大堡村成功打响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这张牌。
工作小组讲,此次活动大大超过预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期7天的体验活动,大堡村接待游客近500人次,其中多数客人来自重庆主城区,大堡村的乡村旅游得到了游客的好评。村民向兰的农家乐,最多一次同时接待了来自重庆主城区的一个车队共30多人,当时房前的空地上停满了车,8间客房住得满满当当,还有不少游客直接在搭上帐篷睡在室外,凝听松涛,感受山村宁静的夜晚。
“展望未来发展 明天将会更好”
周钦杨说,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才短短几天,游客一拨接着一拨,他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鉴于发展态势良好,大堡村村支“两委”更加坚定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心和信心。据粗略统计,十天时间里,大堡村共接待游客近500人次,成功打响乡村旅游第一枪。
“我们主打性价比,价格很亲民,让普通家庭也能住得起。”周钦杨介绍,下一步,村支“两委”将根据游客反映的意见,改进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同时进一步挖掘大堡村的旅游资源,陆续推出更多特色景点和游玩项目,真正让乡村旅游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一条可持续道路。
“要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乡村旅游带来的实惠。”周钦杨坦言到。“此次零成本推动本村乡村旅游,其实是一次大胆的尝试,非常费脑筋,期间也遇到过很多问题,遇到很多阻力,要承担的风险更是非常大,但事实证明我们这样做是对的。”
当谈到有什么感悟和心得时,周钦杨说到:“万事开头难,不论困难多大,都要勇敢迈出第一步,以及坚持走下去。想法成熟后就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一鼓作气,不然人是有惰性的,拖久了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当谈到村里未来发展的方向时,周钦杨说道:他将与村委干部一起,继续搭车“互联网+”,借助主流官方媒体,将乡村旅游这把火烧得更旺,让乡村旅游成为大堡村群众的长效增收致富第一产业,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发展其它产业,让群众多渠道增收,给县委县政府、给派出单位、给三益乡党委政府、给大堡村全体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