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荣富夫妇给黄连施肥
洗新乡丰田村庙坪组的谭荣富家虽是一个五口之家,却有三人身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户主谭荣富右手残疾,妻子林兴芳说话口齿不清,长子被鉴定为二级残疾。艰难条件中,谭荣富和林兴芳夫妇不等不靠,离家来到海拔1500米的铜天槽高山上安营扎寨,勤劳苦干发展中药材黄连产业,从而走上脱贫致富道路,谱写出一曲自强不息的励志歌。
????风雨同舟
????残疾夫妇共筑幸福家庭
????人的一生,锦衣玉食不一定幸福,弊衣箪食不一定痛苦;同甘共苦、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就是最大的幸福。在采访谭荣富艰苦创业的心路历程中,记者感受到了这句话折射出的深刻内涵。
????两岁时,谭荣富在烤火时不慎烧伤了右手。林兴芳从小时候开始说话就一直口齿不清。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两个同村同组、知根知底、同病相怜的人经人介绍便走到了一起。
????不久,谭荣富与林兴芳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谭宇,但谭宇出生后,,渐渐发现与其他小孩相比存在明显的智力和语言差异,反应迟钝、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障碍——医院的检查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谭荣富与林兴芳夫妇俩带着谭宇四处寻医问药,病情一直未好转。时至今日,二级残疾的谭宇已20岁,每天仍由其奶奶形影不离在家照顾。
????相继老二和老三出生后,两个孩子先后到县城中学上学,家庭开支较大,家庭经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自2014年6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谭荣富被评为了建卡贫困户。
????“虽然身体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但是我们夫妇对脱贫充满信心,曾经种植过烤烟,现在致力种植黄连,一直在为改变家庭贫困面貌而努力劳动……”今年已43岁的谭荣富告诉记者,营造幸福的家庭生活是夫妇俩不懈奋斗的目标。
????披荆斩棘
????高山安营扎寨种黄连
????丰田村铜天槽山高林密,树叶腐烂后的林地土质肥沃,是种植黄连的理想场所。从谭荣富老家庙坪组到铜天槽组近十公里路程,谭荣富在此租用40亩山林后,索性在铜天槽搭建简易住房,安下一个临时的家,夫妻两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尽管创业的道路充满艰辛,尽管身体残疾能力有限,可这些都无法阻挡谭荣富林兴芳夫妇创业脱贫和致富的坚定信念。一双勤劳的手,他们不懈耕耘在这山山岭岭的密林深处;一双不知疲倦的脚,他们来来回回丈量着那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
????“为在密林中开垦出种黄连的土地,我们最初用柴刀对树枝一根根进行砍伐,再用锄头一点点挖出来平整土地,碰到一个大树桩,可能要忙活半天时间才能连根拔出,用当初刀耕火种的办法,每年种植黄连面积在一亩左右。”谭荣富举起一双粗糙的手介绍说,由于手有残疾,别人干半天的活,我也许要干上大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
????林兴芳虽然说话含糊不清,但是心灵手巧,动作麻利,吃苦耐劳,一点不逊色于男人。妻子勤劳苦干的精神和勤俭持家的习惯,让谭荣富非常感动。
????有道是,夫妻同心,黄土变金。2016年到了黄连收获的季节,当初种植的1亩黄连收获干黄连近300公斤,收入2.4万元,人均收入近5000元,谭荣富搞掉了贫困帽。
????勤耕劳作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必将孕育出丰收的硕果。2017年,同样1亩的黄连面积,由于黄连价格连续上涨,收入达到3万元,在巩固脱贫的道路上谭荣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科学种连
????护林增效达双赢
????每到隆冬季节,在海拔1500米的铜天槽山上,整天山风呼啸,寒风凛冽,气温极低。日前,当记者专程来到这里采访谭荣富林兴芳夫妇的创业故事时,正好碰到他们分别背着一大袋化肥往黄连基地赶去。
????“天气虽然冷,但是冬肥必须要施下去,黄连在春季是生长叶子,所以郁郁葱葱,而在冬季给黄连增加‘营养’后,黄连才能更好地生长,所以施冬肥很重要……”穿过几道山梁,来到黄连基地后,谭荣富边施肥边向记者讲解黄连种植经验,现在种黄连也要讲究科学技术,否则产量低收效微。
????在路旁的一块平地里,记者在对一台小型黄连烘干机仔细观察时,谭荣富走过来介绍说,有了这台黄连烘干机,烘黄连时用柴油机发电,这样比以前用柴火烘干既省时间、又省劳力,还省木柴,烘出来的黄连质量更好。以前收获一亩黄连谭荣富林兴芳夫妇两人差不多要一个月时间,现在两个星期的时间足够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如此,近几年来,在平整土地上,谭荣富也用上了现代化的机械。伐木用上了油锯,平整土地用上了微耕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2014年开始,种黄连用上油锯和微耕机等现代化机械后,每年我家的种连面积都保持在5亩左右,现在黄连在地面积已有30亩了。”谭荣富进一步介绍说,在2018年,按照现在的行情,黄连收入在6万元不成问题,到2019年时,年收入将突破10万元大关。
????种连后如何还林是发展黄连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黄连收获后,将按照5米一根的距离种植易生长、用途广的杉树苗或水杉树苗,这种树苗在10年左右将长成大树,到时候这里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还可以发展旅游观光业。”成竹在胸的谭荣富娓娓道来,树苗在小的时候,还可套种高山生态蔬菜,发展起循环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谭荣富和林兴芳夫妇,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夫唱妇随,不等不靠,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开辟出了一片创业的新天地,谱写出自强不息、脱贫致富的新篇章。(记者 隆太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