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锁定
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其绕地球公转周期同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即“近侧”),而另一面(即“远侧”)直到1960年代太空时代早期才被探测器拍摄到。
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主要归功于月球的引力影响。在地球自转惯性与月球引力双重作用下,这种微妙而强大的力量促使海洋水流循环运动,为地球早期生命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交换,为生命的诞生和进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恐怕整个宇宙中,也许就这独一份。
月震现象
月球已经“死亡”,但科学家通过分析阿波罗登月任务中放置的月震仪数据,以及近年来NASA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到的月球表面地貌特征,发现月球正在经历内部冷却的过程并产生月震。
月球热量散失,月面收缩会在月壳上形成所谓的“瓣状陡坡”,这些陡坡是月壳因内部冷却和收缩而产生的断裂和折叠结构。研究表明,月球半径的微小缩减表明月球体积在慢慢减小。通过计算和模型模拟,估计过去几亿年中月球半径已经减少了几十米左右。
水冰存在
月球上水冰的存在是近年来太空探索的重大发现之一。科学家通过多种途径证实了月球上存在水冰的证据,尤其是在月球的南北极地区,这里的某些永久阴影区域温度极低,可达到零下240摄氏度左右,有利于水分子以固态形式稳定存在。
美国宇航局的月球矿物质绘图仪搭载在印度的月船一号航天器上,收集的数据表明月球极区永久阴影区可能存在水冰。地球雷达探测结果也显示,在月球极区的某些地方,雷达信号显示出与冰层类似的反射特征。美国的LCROSS任务撞击月球南极附近的凯布斯坑后,检测到了水蒸气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存在,暗示该区域存在水冰。
埋藏着大量金属
月球表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撞击坑,其中最显著的是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南极下方可能埋藏着大量金属,并且正在改变月球的引力场。
此外,NASA的Mini-RF仪器在月球轨道上工作时发现了一些较大的陨石坑内材料具有较强的电场传输能力,这与较高浓度的金属矿物,如铁和钛氧化物有关,这也间接表明了这些区域可能隐藏着丰富的金属资源。
人类遗迹
自从阿波罗登月任务以来,月球表面留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包括美国国旗、月球车以及宇航员的脚印,由于月球上没有风化和侵蚀作用,这些痕迹可能会保存数千年甚至更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