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步”又称“走脚步”,演员自幼学艺,开蒙先生教身段,首先教你练习走台步。传统戏的台步种类很多:
①丁字步一一斜扭着右腿,让脚跟顶住左脚心,或反之把左脚跟靠在右脚心旁。
②八字步一一双足展成“八”字形。
③翘步一一一脚翘起。
④点步一一左足站,弯过右足点地,或右足站,弯过左足点地。
荀慧生之《辛安驿》
⑤慢步一一又称正步。老生、小生和花脸,不论文武,一律穿上厚底靴子练。先抬左脚,离地三至五寸,勾起脚面,有意识地使脚成四十五度的斜倾(脚尖向左),而且要把那雪白的靴底亮出来,行话叫亮靴底。右脚要站稳,不允许晃动,切记立腰时用右脚和右腿控制全身平衡。迈左步时右手膀微微地甩向右胸下方(靠近肚脐部位),但一定要松驰,不可“僵化”。左脚往左前方迈去,着地后,右脚紧紧跟上去,立在左脚后跟的后面(右脚心左侧方对准左脚后跟)成“丁”字形。第二步迈右脚,抬起后离地三至五寸,勾起脚面,四十五度倾斜脚尖朝着右前方;亮出雪白的靴底。左脚要站稳,保持平衡;迈右步时左手膀微微地甩向左胸下方,右着地时,左脚紧紧跟上去,立在右脚后跟的后面,(左脚心右侧方对准右脚后跟)成丁字形。这就叫作“慢步”(亦称正步)。
旦角的慢步也是先迈左脚,继以右脚,步伐成“直立一字形”,由脚跟落地经脚心再到脚尖,步调需轻柔而明快。丑行走脚步时通常总是将腿微微微地弯曲下来,膝部向前躬起。
展开全文
孙钧卿之《卖马耍锏》
⑥“连步”一一左脚迈出,落地后,右脚接着也迈出,右脚一落地左脚又迈出……这样,左右脚不停地迈步,称“连步”。
⑦“云步”一一双足站成“八字”形,先用双足尖向内、双足跟向外一移,再足尖向外、足跟向内一移。这样正反“八”字形磨步横着走,步子要匀称,可以往左行,也可以往右行。
⑧“搓步”一一通常是一条腿躬,只一条腿绷直,往前搓着走。又称“前弓后箭步”。
⑨“醉步”一一又称“倒步”。左脚往右的右面越过,双足成交叉形,接着右脚往右挪一步,左脚撤回来,右脚又横走一小步,这叫作“左倒步”;右脚往左脚的左面越过,双足成交叉形,接着左脚向左挪一步,右脚撤回来,左脚义横着走一小步,这叫作“右倒步”,类似一左一右地走不稳。东倒西歪之步伐。
⑩“膝步”一一分作单膝步和双膝步两种,也称“跪步”“。单膝步一腿成了弓形,另一条腿膝部跪地,弓着腿用脚往前挪步,跪着的那条腿用膝部朝前挪。双膝步则是双膝脆地,用双膝部挪动前移。
谭鑫培、王瑶卿之《南天门》
⑪“单腿趋步”一一一条腿提起,脚离地面,另一条腿站稳,脚部前趋行或后趋行。
⑫“轧步”一一一双足站整,一脚微抬,一脚落下,叫作轧步。
此外还有“矮步”、“老头步”、“压花步”、“上山、下山步”。“涉水步”、“花梆子步”等。
台步的用法很讲究:
①不同的行当用不同的步伐。例如武生首当表现英武,很讲究丁字步亮相。老生用八字步,花险用较阔的八字站式,丑角无定型,小生常把一脚翘起(翘脚尖),旦角用点步。
②不同的规定情境,用不同的步伐。例如表演行舟,或是神话戏中的驾雾而行,皆可用“云步”;如果吃了酒,走起路来晃晃荡荡,则用“倒步”(即醉步);描写心乱如麻的精神状态时,则用“搓步”;打败了仗时用“败步”;武旦开打时在台口“亮相”三五秒钟后,用“轧步”风摆杨柳似地下场。
(《演员实用手册》)
·END·
盛世梨园
传承盛世中华之民族风骨
复兴华夏梨园之浩气长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